“传统洗车机坏了才修,我们的设备能提前
48 小时‘说’出哪里要出问题 ——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,而是运维模式的代际跨越。”
近日,车洗捷品牌总监申晓鹏在接受专访时,向记者展示了刚上线的智能故障预测系统后台,屏幕上闪烁的 “预警 - 处理 - 闭环”
流程,正颠覆着行业对洗车机运维的固有认知。
随着无人洗车机市场加速扩张,运维能力已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壁垒。记者调查发现,当前行业内
80% 以上的品牌仍采用 “被动维修” 模式:设备停机后,车主投诉、合作方报修、工程师赶赴现场,整个流程平均耗时 4.5
小时,单台设备年均停机天数超 12 天。而车洗捷此次上线的智能故障预测系统,通过 “预判式服务” 将这一痛点彻底解决。
“系统的核心是让设备‘会说话’。”
申晓鹏解释道,车洗捷在每台设备上搭载了千余个物联网传感器,实时采集毛刷转速、水压波动、电路温度等 132 项运行数据,再通过自主研发的 AI
算法进行多维度分析。对比行业内多数品牌仅依靠 “单一参数报警”
的监测方式,该系统能实现更精准的故障预判。“比如传统设备只有当水泵完全停转才会报警,而我们的系统能通过水压曲线的细微变化,提前 48
小时预判水泵轴承磨损,推送更换提醒时,设备仍能正常服务,完全不影响车主使用。”
这种
“预防性运维”
带来的效率提升,在实际场景中尤为明显。申晓鹏以郑州某加油站为例,该站点同时部署了车洗捷设备与某同行品牌设备:去年冬季寒潮期间,同行设备因传感器低温失灵突然停机,从报修到修复耗时
6 小时,期间流失 32 位车主;而车洗捷设备的智能系统提前 72
小时预判到温度影响,远程调整运行参数,同时调度工程师携带备件上门,在设备未停机的情况下完成升级,实现
“零中断服务”。数据显示,车洗捷设备年均故障率仅 0.3%,远低于行业均值的 1.5%;月度可用率稳定在 98.7%,较同行高出 13
个百分点。
在维修成本控制上,车洗捷的优势同样突出。行业常规模式下,工程师需携带大量备件上门,单次维修人力与物料成本约
800 元,且易出现 “过度维修”。而车洗捷的智能系统能精准定位故障部件,远程推送维修方案,工程师可 “按需带件”,单次维修成本降至 300
元以下。更关键的是,系统还能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备件库存 —— 对比某同行品牌 “每个区域仓库储备 50 套相同备件”
的粗放模式,车洗捷通过预判不同区域的故障类型,实现备件差异化储备,库存周转率提升 60%,仓储成本降低 45%。
“运维不止是修设备,更是保收益。”
申晓鹏强调,车洗捷的服务早已超越 “设备维修” 本身,延伸至合作方的经营保障。系统会结合设备使用数据,为加油站定制 “错峰运维” 方案:在凌晨
47% 的高利用率时段,系统自动进入 “特级监控” 模式,优先保障服务;在日间低峰时段,再进行预防性维护。对比某同行品牌 “随机停机维修”
导致高峰时段流失 20%
客流的情况,车洗捷合作站点的设备在高峰时段从未出现过计划性停机,某中石化站点引入后,因洗车服务稳定,非油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5%。
如今,车洗捷的智能故障预测系统已覆盖全国8000余台设备,累计避免
127 次停机故障,为合作方减少经济损失超 200 万元。当被问及未来规划时,申晓鹏表示:“下一步我们将把系统升级为‘车 - 站 -
云’互联模式,不仅能预判设备故障,还能结合车主洗车频率、车型数据,为加油站提供精准营销建议。”
采访尾声,记者在某加油站看到,车洗捷的无人洗车机正平稳运行,后台大屏上,各项数据实时跳动,故障预警模块始终显示
“一切正常”。申晓鹏的话语犹在耳畔:“当行业还在比拼谁修得更快时,我们已经做到让设备少出故障、不出故障。这场运维革命,不仅是技术的胜利,更是对‘以用户为中心’理念的践行
—— 而车洗捷,正带领行业从‘被动应对’走向‘主动预防’的新时代。”
